

應用場景與使用方式:精細化控制 vs 粗放投加

反滲透膜用阻垢劑需結合RO系統的“進水水質、膜類型、回收率”進行精細化投加與監控,普通阻垢劑則多為“按水體體積粗放投加”,無需復雜適配。
1. 應用場景差異:高精密水處理 vs 通用工業/民用防垢
反滲透膜用阻垢劑:僅用于RO反滲透系統,包括:
飲用水制備(如家用凈水器、瓶裝水廠RO系統);
工業純水/超純水制備(如電子廠、制藥廠RO系統);
海水/苦咸水淡化RO系統;
核心作用:防止硫酸鈣、碳酸鈣、硅垢、鋇鍶垢在膜表面沉積,避免膜通量下降(產水量減少)和脫鹽率降低(產水水質變差)。
普通阻垢劑:用于非膜系統,包括:工業循環水系統(如鋼鐵廠、化工廠冷卻塔);
鍋爐用水系統; 民用熱水設備(如壁掛爐、太陽能熱水器);核心作用:防止水垢附著在管道或設備內壁,避免熱交換效率下降或管道堵塞。
2. 使用方式差異:正確投加、實時監控 vs 固定周期投加
反滲透膜用阻垢劑:
投加位置:須在反滲透膜進水端前(如保安過濾器后、高壓泵前)投加,確保藥劑與進水充分混合后再進入膜組件;
投加劑量:需根據進水硬度(如鈣鎂離子濃度)、回收率(如75%、80%)計算,通常投加量僅2-8mg/L(低劑量即可起效);
監控要求:需實時監測RO系統的產水量、脫鹽率、進出口壓力差,若出現異常需調整投加量(如硬度升高時適當增加劑量);
兼容性測試:更換新品牌阻垢劑前,須做“膜兼容性測試”(如浸泡膜片24小時,檢測膜通量變化),避免藥劑損傷膜。
普通阻垢劑:
投加位置:可直接投加至循環水池、鍋爐水箱等水體中;
投加劑量:按水體體積計算,通常投加量10-50mg/L(劑量較高);
監控要求:僅需定期檢測水體硬度、pH值,無需實時監控設備參數;
兼容性測試:無需復雜測試,僅需確保與其他水處理藥劑(如殺菌劑)不沖突即可。
